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速食麦片做果汁的做法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速食麦片做果汁的做法的解答,让一起看看吧。
制作方法:
2、温度降到30度左右后,加入适量酸奶(或牛奶)继续搅拌均匀。
3、在酸奶麦片上撒上适量的坚果碎和水果干。
燕麦做成燕麦片的方法如下
首先把燕麦给打碎,打碎之后揉成团,揉成团之后再放到机器里面烤干,烤干之后再放到压缩机里面,把小麦压成碎片之后就成了。一片片的,那就是燕麦了,燕麦是一款很有营养的早餐,很多人都喜欢吃,所以我推荐你吃燕麦的早餐。
燕麦片是将燕麦粒直接碾压成片制成的。片形较大、未经切粒的仍需煮熟;经再次切粒、挤压、烘烤等处理后,便成了常见的免煮燕麦片,能快速煮熟或开水一泡即可。
燕麦片的加工过程
1、清理: 燕麦的清理过程与小麦相似,一般根据颗粒大小和比重的差异,经过多道清理,方能获得干净的燕麦。通常使用的设备有初清机、振动筛、去皮机、除铁器、回转筛、比重筛等。
2、碾皮增白: 从保健角度来看,燕麦麸皮是燕麦的精华,因为大量的可溶性纤维和脂肪在麸皮层,因此,碾皮的目的是为了增白和除尘。燕麦的去皮只需要轻轻摩擦去除麦毛和表皮即可,不能像大米碾皮一样除皮过多。
3、清洗甩干: 去皮后要清洗干净,然后离心甩干。
4、灭酶热处理: 燕麦中含有多种酶类,尤其是脂肪氧化酶,若不进行灭酶处理,燕麦中的脂肪就会在加工中被促氧化,影响 产量质量和货架期。
加热处理即可灭酶,又能使燕麦淀粉糊化和增加烘烤香味。一般可用红外线或远红外加热设备。加热处理后的燕麦必须及时进入下道工序加工或及时强制冷却。防止燕麦中的油脂过热氧化。
5、切粒: 燕麦片有整粒压片和切粒压片。切粒是通过转筒切粒机将燕麦切成1/2~1/3大小的颗粒,切粒压片的燕麦片型整齐一致,并容易压成薄片而不成粉末。
6、汽蒸: 其目的有三: 一是使燕麦进一步灭酶和灭菌;二是使淀粉充分糊化达到即食或速煮的要求;三是使燕麦调润变软,易于压片。蒸煮设备最好用能翻转的蒸煮机。
7、压片: 蒸煮调润后的燕麦,通过 双辊压片机压成薄片,片厚控制在0.5毫米左右,厚了煮食时间长,太薄产品易碎。压片机辊子直径大些较好一般要大小200毫米。
8、干燥、冷却: 经压片后的燕麦需要干燥将水分降到10%以下,以利于保存。燕麦片较薄,接触面积大,干燥时稍加热风,甚至只鼓冷风就可达到干燥的目的。干燥设备最好选用流化床干燥机。干燥之后,冷却到常温。
燕麦这么做成燕麦片
燕麦片是燕麦粒轧制而成。燕麦去壳磨成粗细不同的燕麦片,或是弄软碾平做成燕麦卷。经过速食处理的速食燕麦片有些散碎感,但仍能看出其原有形状。燕麦经过精细加工制成麦片,使其食用更加方便,口感也得到改善,成为深受欢迎的保健食品。
牛奶推荐理由:燕麦营养价值高,其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、维生素E的含量均高于大米。燕麦内含有一种燕麦精,具有谷类的特有香味。同时,燕麦又有很好的药用功效,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压、冠心病等病的效果都很好。燕麦中含有一种很重要的营养物质———可溶性膳食纤维,它主要存在于燕麦麸皮中,加工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。选择燕麦片时要注意,每个小包装或每100克中的总能量、碳水化合物、可溶性膳食纤维以及蛋白质含量。总能量最好不要超过350千卡,碳水化合物含量不高于60%,可溶性膳食纤维不低于8克,蛋白质含量则应在10%左右。这样的燕麦片营养损失小,也更均衡。食用燕麦片的一个关键是避免长时间高温煮,以防止维生素被破坏。燕麦片煮的时间越长,其营养损失就越大。文章推荐的吃法是:生燕麦片需要煮20—30分钟;熟燕麦片则需要煮5分钟;熟麦片若与牛奶一起煮,只需要3分钟,中间最好搅拌一次。燕麦吃法:一般超市内出售的都是速食燕麦,做法很简单,直接煮泡就可以了。如果要来点风味的,可以加入不同的配料。一家饮品店中推出的是果汁燕麦饮料。先用一个小锅,煮开半锅水后,洒入一茶匙的速食燕麦片,别煮得太稠太糊了,会影响入口的顺滑感觉的。待速食燕麦片水煮开后,火档转为小火,用勺子轻轻搅刮锅底,避免燕麦片粘底煮糊。一旦确认燕麦片化开,打入一个鸡蛋,并将鸡蛋搅碎,待鸡蛋煮熟后关火,再冲入一些鲜牛奶和果汁即可,既可以热饮也可以冷饮。减肥麦片吃法:材料: 麦片少许,小白菜少许,鸡蛋1个,盐,香麻油.做法: 锅内放水烧开,敲一个鸡蛋入内,用筷子在锅内把鸡蛋搅散,把小***切碎放入锅内,等水烧开后一分钟,把麦片放进去不停的搅动,烧开后关火,加盐,淋上香麻油即可.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速食麦片做果汁的做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速食麦片做果汁的做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electricalservices-london.com/post/48905.html